七甲乡
七甲乡为永兴县最偏远的乡镇,是永兴、资兴、安仁、炎陵四县交界之地,罗霄、五岭余脉在此交汇,山环水绕,风景怡人,为永兴形胜之地,“中国银都”之绿色明珠。
政区概况
名称来历:七甲为地片名,今属江口村(原七甲村)。七甲名,系旧都甲制,清代属十九都七甲,故名。乡政府因驻地在原七甲村境内而得名“七甲”。
地理位置:位于东经113°27′41″,北纬26°17′37″。地处县境东端,东与资兴市皮石乡接壤,南与大布江乡毗邻,西连龙形市乡,北面与安仁县豪山乡交界。人民政府驻江口村(原七甲村)曹家湾,电话区号0735,邮政编码423313,距永兴县城58千米。
政区沿革:今七甲乡,1950年属石龙乡;1959年属龙形市公社;1960年为七甲公社;1969年更名高峰公社;1980年恢复七甲公社;1984年改乡至今。
政区划分:2020年末辖江口、石枧、西廊、深洞、四甲、龙头、清塘、南湾(原南湾与王家合并村)8个村委会和七甲居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。
人口面积:2022年末,辖区总人口14940人,其中常住人口9550人。总人口中,男性8217人,占55.8%;女性6723人。 2022年人口出生率8.41‰。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千米,南北最大距离13千米,总面积125.4平方千米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9人。
自然条件
地形地貌:全境以中低山地貌为主体,西端穿插溪谷平原。境内最高峰亭子坳位于龙头村海拔1388米。自然条件存在垂直差异,基带低海拔区以红壤杉木油茶林为主,高海拔带以黄红壤、黄壤灌丛草地为主。
气 候: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温和多雨少旱。多年平均气温17.2℃,年平均降水量1742毫米。
水 文:境内河道属永乐江流域,七甲水自东向西控制南部,源出兴洞村四县亭,流经龙头、江口、七甲至龙形市入大布江,长305公里。年均流量4.2m3/秒.八甲水自东向西网络北部,源出王家村四十八蚌北麓。流经王家、四甲、八甲至七甲双江口入七甲水,长14.4公里。年均流量1.42 m3/秒。两水交汇于江口村(七甲村)双江口。
经济概况
农 业:耕地面积1.03万亩,人均1.01亩;林地面积14.8万亩。畜牧业以猪、牛、养羊为主,2022年出栏生猪2.1万头,年出笼家禽30.15万羽。
工 业:2022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902.6万元,同比增长5.7%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.9亿元。
商业外贸:2022年末共有商业网点 174个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1万元,同比增长6.7%。
财政金融: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0元,同比增长8.1%。
社会发展
文化艺术:2022年末有文化站1个,建筑面积300平方米。
教 育:2022年末辖区内共有九年制一贯学校1所:七甲中心学校;民办幼儿园1所;中心幼儿园1所。其中七甲中心学校辖中心学校本部、4个村级教学点(四甲、王家、西廊、石枧)、1所公办幼儿园、2所村小附属幼儿园。
科 技:2022年末,全乡各类科技人才808人,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16人,经营管理人才191人,技能人才139人,农村实用人才368人。
医疗卫生:2022年末全乡有卫生院1所,固定资产总值195万元。专业卫生人员17人,主治医生1人,执业医生2人,执业助理医师4人,执业护师10人。2022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%,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2.3%,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3019人。
广播电视:1998年1月始开通有线电视,2010年,全乡实行卫星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,2022年末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%。
基础设施
交通运输:境内有县道七甲至四甲线段8千米,七甲至大布江线段12千米,乡村公路有七深、七南、七清等3条52.7千米,联网公路南湾至安仁线路4千米、深洞至安仁线路4千米,修建了南湾至龙头断头路4千米,实现了全乡公路大循环,实现100%的村通水泥公路,100%的村民小组通砂石公路。并设有七甲客运站1个。
邮政电信:2022年末有邮政网点9个,乡村通邮率100%。移动电话用户6695户,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8.6%。
能 源:2022年末有小水电站18座,总装机容量为9675kW,其中800kW以上的有4座,300kW-800kW的有7座,300kW以下的8座。风力发电场一座总装机规模120MW。
名胜旅游
著名景点有:西廊梯田、西廊金母仙、南湾板仙、南湾太湖仙(与安仁交界),江背山风电(与资兴接壤),兴洞四县亭(于安仁、永兴、资兴、炎陵县交汇处)。
七甲乡因地处山区,海拔较高,相对偏辟;四处竹木葱翠,泉水丁冬,鸟声不断,古木参天,从而山清水秀,风景如画;
在金母仙、板仙、太湖仙、江背山风电等高处山峰,经常看到云雾飘绕,层次分明,有时一层云一层雨吧山峰隔开成一节一节,非常神秘,如同仙境。
地方特产:境内农民每年末有熏制腊制品的传统习俗,主要腊制产品有腊肉、腊鸭、腊兔等。特色农产品主要有青山垅品牌红米、富硒香米、红米糍粑、红米粉、红米粽子等。